【注】太阳未罢,又传阳明,太阳表邪怫郁,阳明肌热,为阳明经表病也。寸口脉微,则微为无阳,是阳脉不足,故下焦之阴寒,得以上乘阳位,而洒淅恶寒也。
少阳心下悸者加茯苓,此加桂枝。三服都尽,其人如冒状,勿怪。
治之者,与少阳不同,当神而明之,汗、吐、下、温、清、补之法,勿妄用也。胃者土也,土生万物,不吐者死,必用酸苦涌泄之味,因而越之,胃阳得升,胸寒自散。
与太阳误下、寒水留在皮肤者迥别,非汗吐下三法所宜也,必须苦甘之剂以调之。 太阳病六七日,表症仍在,而反下之,脉微而沉,反不结胸,其人发狂者,以热在下焦,少腹当硬满,小便自利者,下血乃愈。
如五六日而胸胁苦满,心烦喜呕,此伤于寒而传为热,非素有之热。如太阳汗后身痛而脉沉迟,下后协热利而心下硬,是太阳之半表半里证也。
此自用甘草,是和胃之意。 非七日后屎定硬不敢妄下者,以此为风也。